1)第五百四十二章 各尽其用_苟出一个盛唐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“王审知领大舰三百七十二艘,大小十一战,破倭奴水军,夺大小岛屿二十五座。”薛广衡读着福州来的战报。

  李晔一脸郁闷,王审知这么牛了吗?

  这些年大唐强势崛起,福建不敢对内扩张,转而对面,海门口的流求纳入手中。

  东吴时代,将军卫温、诸葛直率领万余名官兵“浮海求夷洲及澶州“。

  隋炀帝三次派人入夷洲访察异俗,慰抚当地。

  此后有大量福建百姓流入澎湖以及流求,躲避战乱,到了大唐,海贸发达,流求早已成为海上的中转站,有大量汉民渔猎耕种。

  王审知积极发展海贸,自然不可避免的与海上力量碰撞。

  如果王审知的力量拓展到海上,想收服或者剿灭他们,就不那么容易了。

  海军是大唐短板。

  此时的大唐还是陆权帝国,虽然有李神福、顾全武的海军,但力量相对弱小,想跟王审知碰,肯定力有未逮。

  碰赢了还好说,碰输了,弄不好王审知的海上帝国瞬间就抖擞起来了。

  海上击败大唐,战争红利就会滚滚而来。

  怪不得天下都降了,他王审知不降,不愧为唐末武人。

  “臣以为福建还是怀柔为上,王审知并未有不敬之举。”李巨川道。

  王审知的两个儿子都来长安游学了,历年的供奉一分不少,逐年增加,现在跟他撕破脸皮肯定不明智。

  李晔揉了揉额头,“不仅是怀柔,还要合作共赢!派出武营精干子弟,入福建军中,学习其海战之术,另外,浙东、江淮的丝绸也走福建甘棠巷,加深经济联系,江西的粮食可以低价卖入福建,加深其对中土的依赖,多鼓励民间商贾入福建做生意。”

  李晔不是传统帝王,也没有什么唯我独尊的执念。

  王审知是中土的英华,李晔很想看看他能做到哪一步!

  天下之事,也不全要用刀子解决。

  打仗是要死人了,这些年死的人已经够多了。

  与其大家拔刀内卷,还不如刀子朝外,大唐完全可以跟在王审知的后面,一步一步壮大海军以及海洋贸易。

  而且海洋比陆地大太多了,巨大的利益,大唐也吃不下。

  一个合格的小弟,倒是可以省去很多麻烦,只要王审知不扯旗造反,都是可以商量的。

  就算王审知有这个心思,如今的大唐还会怕他?

  李巨川讶然道:“陛下,此举恐怕会鼓励沿海枭民争附海外。”

  李晔笑道:“若真是如此,朕不胜欣慰。”

  养儿如羊,不如养儿如狼。

  李晔对大唐百姓的期待也是如此,宁愿百姓在外为狼,也不愿束缚在中土为羔羊。

  当然,这话心里想着就行,不能说出口。

  作为一个传统文人,李巨川无法理解李晔的想法,呆了呆,又把话题转了回来,“陛下可封赏王审知子嗣,令其在中土为官。”

  既然现在收不了王审知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aishu7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