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五百四十二章 各尽其用_苟出一个盛唐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完全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他的子嗣。

  “可以,此事就交给你来办。”什么事只要想通了,心情也就舒畅了。

  刚没高兴两下,赵义存急匆匆的进殿,“陛下,吐蕃急报,张行瑾、陆论藏攻破逻些城,山南之地尽归其手,陆论藏大兴佛门,广招信徒,张行瑾趁机扩军。”

  天下统一了,但烦心事不少。

  不是李晔不愿进攻高原,而是冯行袭、杨崇本多次来报,将士只要过了兴海,就会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。

  一个强壮的将士,上了高原,仿佛病夫一般。

  李晔心知这是高原反应。

  高原的另一大难题是物资难以送上去。

  大唐骑兵可以横扫漠北辽东西域,但骑兵在高原上却难以施展。

  尽管这些年冯行袭和杨崇本招募吐蕃籍士卒,但无法对兴海形成绝对优势。

  按照功劳,杨崇本还只是一个上将军、县公,想要封大将军,只能在吐蕃上下功夫了。

  吐蕃一盘散沙,如今的高原已经没有抵挡张行瑾、陆论藏的力量了。

  李晔对此早有心理准备。

  不过,现在的吐蕃不比当年,大乱了六十多年,内卷比中土还要残酷。

  中原有藩镇,它们也有,中原有黄巢之乱,它们同样有更浩大的两场农奴起义。

  连逻些城的王子们都被赶跑了。

  他们杀伐的惨烈程度比中土更甚。

  当年的河谷早已成为荒无人烟的冰谷,而吐蕃崛起的关键区域,青海、河陇、松维都在大唐手中,因归化策的影响,高原人口向河陇滑落。

  陆论藏想重振吐蕃根本不可能。

  “传令冯行袭、杨崇本,必须攻破兴海!以兴海训练士卒。”也不是人人都有高原反应,这时代人的身体素质很强,只要营养跟上去,上天下水无所不能。

  李晔记得以前看野史的时候,吐蕃大相禄东赞为报复乌海惨败,集结藏军十万,被苏定方八千骑兵击破。

  苏定方趁势攻入逻些,一把火烧了布宫。

  此事还被记入吐蕃史书之中。

  也许是因为初唐的猛人太多,灭的国太多,被忽略不计了。

  “既然陆论藏大兴佛门,陛下可令中土高僧入吐蕃,宣扬佛法,软其心志,宣大唐威德!”李巨川的小眼睛又亮了起来。

  李晔心中一动,这么多年君臣,李巨川一开口,李晔就知道他的意思。

  经过宣宗、懿宗两代的大力扶植,中土的佛门势力也不小。

  唐末遍地都是诗僧、高僧、游僧。

  陆论藏一个假和尚,弄些歪、理、学、说,玩得过华夏文明滋养出来的高僧?

  还是那句话,什么人都有用,关键看用在什么地方。

  李晔记得好像一百年后,有个天竺僧人上了高原,宣扬佛法,重振佛门,一度令喇嘛们政治地位比城主还高,甚至一度影响到草原漠北。

  既然外人能做,为什么不自己作?

  从内部瓦解比外部强攻有效率多了,而且佛门的统治效率影响力比皇帝还大。

  此举还不动声色的解决了中土僧人增多的问题。

  一举两得。

  李巨川还真是个人才,一把年纪了,肚子里的坏水越来越多。

  李晔点头笑道:“召天下高僧于大慈恩寺开个……开个无遮会。”

  挠挠头,也不知道佛门有个什么会,干脆顺口来得了。

  大唐养了佛门三百年,也该他们出出力,做点正事了。

 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?

  这些和尚们一直都在走政、治、路、线,李晔现在给他们这个机会,就看他们自己能不能把握住了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aishu7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