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四十七章 契丹使者_我赵德芳不当八贤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营养,这几天,我会把人家告诉我的做法琢磨出来,适合则用,不适合则存,待年景好一点了,官方民间都能吃饱肚子了,自然而然会研究吃法,毕竟,食也是礼法,仓廪实而知礼节,礼节就体现在衣食住行上了嘛。”赵德芳询问,“爹爹何以让二哥和我去见契丹人?”

  赵德昭忙放下筷子,心里还在琢磨赵德芳要拿出新吃法儿的事情。

  他喜欢吃。

  赵匡胤笑道:“这次契丹国是紧急派遣使臣来国,只怕为的是北汉之事,毕竟,两国国书未递,而契丹使人来觐见我朝,这也是此前未曾发生的事。”他放下饭碗顿了一下,才说,“也好,且看你能拿出什么新鲜吃法儿。唔,见契丹使臣,本是朝廷里的事情,不过今日晌午约见,那是他们自己提出来的,我看应该是打探虚实而来。”

  军事?

  赵德芳一皱眉,感觉应该不是。

  赵德昭有点茫然,赵匡胤健壮,考较两个儿子:“二哥儿,你说,他们为打探什么事情?”

  赵德昭想了半天才说道:“大约是爹爹的军事意图。”

  这个回答让赵匡胤有些失望。

  他又看着小儿子。

  赵德芳迟疑了很久,才叹息一句:“我听人家说,契丹虽立国,也一心汉化,但毕竟是个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迅速进入国家文明的,与匈奴,突厥,乃至于我们所见过的任何草原人都是不一样,甚至有根本性差别的。但他们毕竟以弯刀起家,部落与部落之间的矛盾,贵族与贵族的矛盾,甚至于王室内部的矛盾,那都是必要不必要的时候,都要用弯刀解决的。”

  这个见识让赵匡胤很感兴趣。

  古来中国之国很少考虑蛮夷的制度文明,赵宋也一样。

  太祖雄才大略之人也很少考虑契丹为什么能成辽国,他最多的还是考虑契丹人的军事实力而不想政治制度与文化发展。

  “以我之见,他们既是来打探我们的军事实力,以及下一步的用兵方针,甚至还要打探我们的将领调配方案,也恐怕少不了要打探,嗯,立储之争。”赵德芳说道。

  赵德昭张了张嘴有些挠头了。

  这就有点超出他的知识储备体系了。

  “所料不错的华,三叔应该是主动提出不参加这次接见的,”赵德芳赞道,“不管怎么说,三叔在国家大事上,至少他不拖国朝的后腿。”

  赵匡胤欣喜不已,鼓励道:“那么依你之见,它若挑拨离间,我该如何应对?”

  “这有什么好应对的,我们的事情,难道还要被他们影响?”赵德芳笑道,“就他们内部那些血腥的争斗,面对我们千百年形成的传统,本身就显得那么支离破碎。若他们真敢在这件事里面做点什么,我们还施彼身,乱的反倒是他们。哪里有跟着他们的指挥做我们的事情的道理。”

  赵匡胤大笑,小儿子在大政方略上已经用不着太多提点了。

  “二哥儿,服吗?”赵匡胤敲着桌面问。

  赵德昭点头:“德芳所见,若果真是这样的那就太厉害了。”

  那你……

  “关上门,怎么吵都可以,对付这些异族,我不会当小人。”赵德昭保证,又对赵德芳说道,“这样吧,德芳跟着爹爹去见契丹人,我就不去了。”

  不情愿是肯定的,今日虽然是私下见面,但也是重要场合,谁若是去了,谁必然有更大的优势,这也是一种对外表达态度的途径。

  可若是在这个时候还争着抢着要去,赵德昭除非是个大傻子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aishu7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