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七百零一章 边地扰动_苟出一个盛唐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让倭人找到了突破口。

  山贼海贼一起发动,劫掠港口,烧杀村舍,四国人心惶惶。

  兄弟几人全然不顾。

  倭人武士引起的骚乱也许是纤芥之疾,但另一条鳄鱼的目光却望向了他们。

  安平郡王李祎自镇平安城以来,凭借高超的手腕,收服杨氏、刘氏、李氏等人在倭国的封地,组成了一个军事联盟。

  手握东瀛最精华之地,李祎励精图治,几年间,便大有气象。

  还招收了一支倭人武士为爪牙,对南面的王家虎视眈眈。

  谷/span李晔收到皇城司的密报,只是淡淡一笑。

  当初把他放在倭国,未尝没有这种心思。

  对李祎执着权势的精神,李晔还是相当佩服的。

  放在外面,倒也能成就一番事业。

  李晔从不排斥野心。

  有野心的人才会有动力。

  倭国的半壁江山留给李祎折腾也未尝不可。

  如今的李晔已经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上看待问题。

  相对于吐蕃和东瀛,漠北的战报就不那么乐观了。

  从去年秋天开始,对蒙兀的征讨就不那么顺利。

  集合了辽西、漠北、朝廷的力量,虽然拿下了斡难河流域,但始终无法取得决定性的进展。

  蒙兀人从不正面交战。

  唐军来,便纵轻骑游走。

  他们对地形的掌控远在唐军之上。

  沙漠、草原、河谷、山地,都成了他们最好的掩护。

  地广人稀的漠北,到处是藏身之地。

  四万唐军步骑撒在漠北,如同泥牛入海。

  反而蒙兀游骑动辄袭扰粮道。

  现在的情况是,击败或者驱赶蒙兀人不难,想彻底剿灭他们则不可能。

  杜晏球收复小海流域(贝尔加湖)后,便上表委婉请求退军。

  这样的战争打下去也没什么意思,稍有不慎,还有可能为贼所趁。

  李晔从其所请,在小海设坚昆军镇司,外放夏鲁奇为都督,未来准备修建一所军州,作为大唐在罗荒野(西伯利亚)的前哨站。

  以现在的生产力想开发北面的冰原肯定不可能。

  能把辽北彻底收入囊中就不错了。

  帝国日渐强盛,群臣一再催请李晔封禅泰山。

  各地动辄出现祥瑞,什么日月合璧、五星连珠、江出大贝、海出明珠、陆生莲花之类的。

  各种歌功颂德的奏表雪片一样飞入长安。

  李晔看的嘀笑皆非。

  人老了,精力难免有所不济,也不想太折腾。

  万一路上出个什么事,搞不好又闹出幺蛾子。

  上有所好,下必甚焉。

  马屁听多了,也不是什么好事。

  自古糖衣炮弹比刀枪的威力还大。

  大唐帝国宜静不宜动。

  李晔治国外儒内法,实事求是,人心中自然有杆秤,没必要去跟老天爷装十三。

  而且泰山封禅不是简单的爬个山就完了,长安公卿,天子禁军,呼啦啦的几万甚至十几万人往东跑,不仅消耗国库,还折腾地方。

  有这个钱,还不如多修几条路,多建几座桥,多挖几条运河。

  李晔只在尚学办了个祭天仪式,过过场面就算了。

  政事堂的文官们大为不满,一致认为皇帝太抠门。

  不过在李晔的坚持下,也就只能这样了。

  皇帝行不行,自有天下人悠悠之口评断。

  宋真宗签了个澶渊之盟,喜滋滋的跑去泰山封禅,结果直接把泰山的档次拉低了,后代帝王再也没有封禅之举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aishu7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