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六百四十七章 咽喉之地_苟出一个盛唐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“湖南诸将向来和谐一心,此去爪哇必有作为,只恐日后在南洋成席卷之势,威胁广南与吕宋。”耶律羽之谏言道。

  阿保机引领契丹主动唐化,制度效仿大唐,名字也该为唐名,在辽东建孔庙、佛寺、道观,大力启用北逃汉人,客观上也促进了名族间的融合。

  导致契丹贵族对大唐的认同普遍较高。

  契丹平民也没什么抵抗情绪。

  宣教司甚至为契丹人在史书中找了个老祖宗,周氏伐商,封微子启于宋,封箕子于朝鲜,纣王之子武庚封于朝歌。

  后武庚复国,发动三监之乱,不敌周公、姜子牙,兵败身死,残部北遁,是为东胡,为匈奴击败逃遁大兴安岭,分化为乌桓、鲜卑、柔然、奚、室韦、契丹。

  史书上的记载比较朦胧,能找到蛛丝马迹,有一定的根据,但因年代久远无法确定。

  不过,这不重要。

  重要的是将契丹、室韦、奚与华夏联系起来。

  这就足够了。

  任何事情都要有个说法,讲究一个名正言顺。

  既然都是华夏子民,契丹人对大唐的向心力更强了。

  随着归化策的推行,越来越多的契丹人融入大唐,并逐渐摆脱髡发的习俗,穿起唐人衣冠。

  最高兴的就是耶律羽之、耶律剌葛这些契丹贵族,从法理和心理上已经认同了唐人的身份。

  契丹诸将也不再抵触大唐,子弟也开始加入唐军。

  耶律羽之三年来,在辽西招抚契丹军民,平息契丹人的反抗之心,治理地方,政绩突出,被李晔擢升为兵部员外郎,也算是激励契丹人。

  开拓吕宋,自然也在兵部的职权范围之内。

  今日有此谏言,也足以看出耶律羽之是在设身处地为大唐筹谋。

  李晔一阵欣慰,不管以前的身份是什么,只要为大唐出力,就会被大唐接纳,“马殷的确能开拓出一方天地,但想席卷南洋,挤压吕宋,几无可能,南洋多岛,没有海军,如何能跟大唐争锋?”

  海军不是陆军,几把刀子几副盔甲只要生猛,就能杀出一片天地。

  没有一定的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,也就只能当个岛主了。

  这属于科技树,需要一定的工业基础和人才储备。

  南洋上穿着裤衩提着棒子的野人会这个?

  李晔下达开拓令,其实也有后手,全部航线以及重要港口全部掌握在大唐手中。

  最先进的福船与沙船建造工艺被列为绝密,私自外泄,轻则流放,重则斩首。

  制海权在手,也就不怕反骨仔了。

  这跟内地有天壤之别。

  而且这些开拓团体,若没有广南、广东两道的物资供应,就算他们挖到了金山银山卖给谁呢?

  背叛与顺从之间的成本,这些外拓的势力一定会想清楚的。

  至少在百年内,南洋不可能崛起一个强大势力。

  与其反攻大陆,还不如推平南洋诸国,维护海上丝绸

  请收藏:https://m.aishu7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