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六百三十六章 成立海军_苟出一个盛唐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强的壮大。

  战时,征召农夫组建的杂兵足轻当临时工。

  倭人从来就缺乏反抗精神。

  治理倭土的难度远远低于治理中土。

  奴籍制度也是一样。

  倭人并没有反对,甚至连一丝反抗的声音都没有。

  只要一日三餐管饱,无论是在石见山佐渡岛挖矿,还是去辽北筑城,倭人都无所谓。

  显得特别顺从。

  一如后世在美帝胯下享受凌辱。

  鉴于东瀛道的特殊地位,布政使的选择上,李晔废了一番心思,最终选派覃王李嗣周,还把丹波、若狭、丹后三地赐为他的封地。

  这些年李嗣周一直是潼关镇将,但现在大唐一片太平景象,潼关的地位就不像之前那么重要了。

  李嗣周皇族出身,当年机缘巧合之下斩杀李思安,立有大功,这些年一直任劳任怨的守在潼关,该作出一些补偿了。

  封出去是最好的选择,留在长安,总会生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来。

  除了设立布政司、军镇司,李晔还设立了矿务监,置于皇庄之下,专司东瀛道的矿藏开采冶炼。

  而水军的叫法就有些不合时宜了。

  应该叫海军。

  随着大唐沿海各港口的迅猛发展,以及造船业的进步,接受了福建的船匠之后,扬州船厂已经能造出万石大船。

  广南、广东的粮食都是通过海运输送至江宁府,或是送往辽地,或是经由运河送入中原、河北。

  开海令下,沿海百姓逐渐走向大海,捕鱼、寻珠、做生意。

  中土的书籍、佛像、木雕、衣饰,甚至锅碗瓢盆,随便弄到熊津、东瀛、辽东去卖,都能赚到钱。

  朝廷管控盐铁等贸易,但不禁止民间丝茶瓷的生意。

  不过这些东西没有足够的资金,根本玩不转。

  民间的活力是无限的,只需要正确的引导。

  东海、南海、鲸海都变得繁忙起来。

  来而不往非礼也,大食人能来,唐人当然也能去。

  在朝廷的鼓励下,唐人的海船遍及南洋诸国,一些大商团组建的船队,已经从大食运回满船的香料、胡椒、宝石等中土没有的东西。

  利益之下,永远不缺追随着。

  泉州、广州、福州的三个市舶司也赚的盆满钵满。

  仅去年收上来的税赋,就有九百万缗,并且还在逐年上升。

  西面对于丝茶瓷的需求似乎是无限的。

  民间海运如此昌盛,海军战船因此越建越大,投石机、弩机、弩炮都被搬上了战船。

  李晔根据实际需要,设禁军司、厢军司、海军司。

  大唐所有正军,皆为禁军,天子亲军。

  新设玄武、青龙、朱雀三支海军。

  每军各两万人,大小战船五百艘。

  玄武镇北面海域,包括渤海、鲸海等地,基地设在长门州。

  青龙镇东面海域,巡防山东至流求海域,长江、运河也归其巡防,基地设在福州。

  朱雀镇南洋,以广州、交州为基地,这也是未来大唐向外扩张的方向。

  厢军司归兵部管辖,主要负责地方的防务与治安。

  禁军司、海军司归枢密院管辖。

  当然,现在的大唐,没有能力掏出三支海军。

  但框架可以定下来,人员可以慢慢培养,战船可以随后补充。

  有了这三支水军,将大大加强对三辽、熊津、东瀛、流求、广南的掌控。

  任何一地有事,三支海军都能快速平乱,或者将禁军的兵力输送过去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aishu7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