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四百九十七章 汴梁虽好_苟出一个盛唐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李晔进入汴梁的时候,城内秩序井然。

  汴梁皇宫建的比长安气派多了,也精致多了。

  楼台如青山叠嶂,雕梁画壁鳞次栉比,巍峨堂皇,奢华不可言表。

  朱温有钱,朱友珪、朱友贞也都是擅长享受的公子哥,当然大修宫阙。

  李晔在亲卫都与杨师厚的陪同下,戎装一步步走上台阶。

  汴梁文武跪在宫殿之右,朱氏宗族跪在宫殿之左,低声啼哭。

  李晔目光一一扫过他们的脸,“李振、敬翔何在?”

  一人跪行而出,“禀陛下,敬翔、寇彦卿等不识时务,悬梁自尽,臣李振拜见陛下!”

  李晔看着面前的文士,这二十年来,汴州细作打探到不少他的消息,多次帮朱温出谋划策,给大唐带来了不小麻烦。

  没想到这人还有脸摇尾乞怜。

  “原来是右丞相,何以在此?”李晔戏谑道,李振在汴梁的官职就是宣徽使,兼枢密使。

  李振似乎笃定李晔不会拿他怎么样,振振有词道:“大唐失德,贤良皆去,大唐兴德,贤良皆归。”

  “你是贤良吗?自作聪明。”李晔眼中闪烁着寒光。

  李振全身一颤:“臣、臣德性有亏,但大唐仍有用得着臣之处。”

  李晔哈哈大笑,指着身后唐军,“朕有今日全靠将士披肝沥血!”

  周围将佐皆昂首挺胸。

  “陛下所言甚是。”李振俯下了头。

  正是这一俯首,减轻了李晔心中的杀意,也救了他一命。

  “来人,赵岩、张汉鼎等人祸国殃民,国法不容,拖下去斩了,其家眷全部发配云南充边,李振,念你曾祖之功,朕不杀你,贬为罪人,流放云南。”如今的大唐也不差一两个谋臣。

  说起来还是大唐先出了问题,报国无门,才让敬翔、李振、王檀这些关中人才往外跑。

  “陛下饶命啊,若不是臣等打压王彦章,陛下安能得汴梁?”几人哭天抢地的被亲卫都提走。

  一个国家的灭亡,当然不是因为出了几个奸佞,什么时候都有小人,但这人爬到朝堂之上,左右国家,就是君主的问题了。

  其实以梁国的形势,即便没有这些人,也免不了灭亡的命运。

  李晔杀他们,主要收取汴梁人心。

  偌大的一个汴梁,府库里面干干净净,唐军辛苦来一趟,什么都没有就说不过去了。

  本来高季兴也在斩杀的名单上,不过此人太聪明了,正是他开城迎接杨师厚入城,还帮助唐军平定乱军,有功于大唐。

  李晔也就不好再动刀子。

  哭喊声响成一片,朱氏宗族一个个吓得哆哆嗦嗦。

  “男子皆斩,女子流放西州将士为奴。”此令一下,朱温直系后代都掉了脑袋,连幼童都没幸免。

  李晔也知这样十分残忍,但这是时代的规则,历史上,昭宗的儿子全被朱温抛尸于九曲池。

  幸亏蒋玄晖前年死了,不然今日就是凌迟的下场

  请收藏:https://m.aishu7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