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四百九十五章 唐军撤围_苟出一个盛唐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力。

  自以为攻破汴梁之后,天下从此安生。

  “这些人一无是处,大唐不需要他们!”这些人流入大唐朝堂,然后与别有用心者勾结在一起,岂不是又乌烟瘴气的?

  “王彦章此人当真顽固不化!”赵义存愤恨道。

  “若非此人,朱友贞早降了。”薛广衡道。

  李晔笑道:“既然他愿意做朱逆的死忠,朕就成全他!传令下去,先登者擢为下将军,擒杀王彦章者为上将军!”

  李晔还不信了,三四十万的大军还攻不破一座汴梁。

  历史上的确有一城抵挡十万兵的战例。

  如睢阳之战、钓鱼城、襄阳城等。

  不过前提条件是内外和谐,文武协力,后方支援。

  说难听一点,汴梁也只剩一个王彦章了。

  “陛下,末将以为应暂缓攻城!”杨师厚忽然道。

  “哦?”李晔来了兴趣,汴梁这根硬骨头一直是扔给杨师厚的。

  “汴梁已是孤城,我军强攻,城内必萌死志,万众一心,虽能破城,但伤亡极大,而且拖延日月,以末将计,不如先退围,辅军各归乡土,正兵佯退,汴梁文武不和,只因我军压迫才勉强整合,我军一退,其必生内乱,末将只引一军,便可下汴梁!”

  李晔回望身边的将士,即便是骁勇的亲卫都、黑云长剑都、银枪效节都,都面有疲色。

  他们都如此了,更何况普通将士。

  强攻之下,不知有多少人埋葬在汴梁城下。

  “好!”李晔略一思索,“杨师厚听令,朕现在封你为西北行营都指挥使,统领伐梁诸军。”

  “谢陛下!”杨师厚单膝跪下,引来周围将领的羡慕眼神。

  李晔本来想趁机封他为大将军,不过考虑到现在条件简陋,仪式感不足,还是破梁之后再说。

  眼下的汴梁已经是快煮熟的鸭子,四面八方都在唐军的围困之下。

  西面有刘知俊,北面有李筠、周云翼,东面有高行周,南面有朱瑾、郝摧、王檀,即便撤围了,汴梁也插翅难飞。

  李晔领着辅军、骁骑军、神羽都撤回许州。

  匪乱闹的最凶的依然是许蔡二州,这两州也不知道怎么会回事,从中唐起,就跟大唐过不去。

  带来的危害不亚于河朔三镇。

  到了唐末秦宗权时代,更是贼势滔天。

  伐梁策也有副作用,当地百姓长期受到唐军袭扰,已经建立了仇恨。

  地盘虽然打下了,但仇恨没有这么轻松泯灭。

  也许需要十年,数十年……

  李晔下令各部自行讨伐,蜀中、湖南、荆南的辅军先行回乡,准备耕种。

  杨师厚领银枪效节都、黑云长剑都、控鹤左军等五万大军屯于中牟,静观其变。

  汴梁就像天罗地网中的孤岛。

  唐军在此时退走并不奇怪,这场大战持续了一年多,从淮西、淮北同时发起,前后近四十万的兵力,粮草不足、士卒疲累,后方动荡,什么都有可能发生。

  汴梁城中的梁军自然不惧粮食问题,这个时候缺谁的粮食也不敢缺他们的。

  但几十万百姓就不好说了,粮食一路高涨,达官贵人们有渠道有权力,趁机囤积,战前本来预计能支持两年的,才四个月,府库中的粮食就莫名其妙的消失了。

  守城千头万绪,王彦章能维持汴梁城不破就不容易了,哪还管的了后方的老鼠?

  敬翔的建议虽然被采纳,但朝中大权依旧在赵岩、张氏兄弟手中。

  王彦章仍旧是孤军奋战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aishu7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