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四十七章 踊跃捐献_苟出一个盛唐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来,李晔不得不发声了,负责又是一场扯皮大战,“诸位,韩相也是一番好意,裴大人也无恶意,如今流民遍地,诸位还有心情看灯会吗?”

  李晔的话基本就为这场争执定了性。

  韩全诲势力大,但能大的过皇帝?

  很多人忽然心中生出警觉,权宦一手遮天的日子似乎一去不复返了。

  韩全诲额头上冷汗直流。

  能挤上宰相位置,脑子肯定没问题的,之前一直主张皇帝投奔李茂贞,说穿了,就是想永远把宰相位置攥在手里。

  他也明白李茂贞是在利用他,但他不在乎,谁是皇帝无所谓,只要他是宰相就可以了。

  权欲就像藤蔓一样在他心间野蛮生长。

  明眼人都知道大唐撑不了几年了。

  所以他才找李茂贞这条后路。

  不过现在这条后路似乎有些不稳了。

  连带的,他在朝中的地位也有些动摇了。

  见无人说话,李晔慢悠悠道:“不过还是有人体谅朝廷的难处,献上四千石粮赈济流民。”

  紫宸殿里忽然就安静下来。

  四千石绝不是小手笔,一般人拿不出来。

  很多人不友善的目光投向裴贽。

  “你们不用猜了,是崔昭纬崔相公!”李晔不打算隐瞒。

  “嗡”的一声,台下议论开了,崔昭纬这手玩得漂亮啊,眼看就要失势倒台,四千石粮食稳住了阵脚。

  这笔买卖太划算了。

  很多人以为这是是崔昭纬老谋深算,殊不知是崔家长子崔昭纬的手笔。

  而且这里面似乎透着另一层意思,崔昭纬倒向皇帝了。

  这是一个风向。

  谁都知道皇帝的意思,但就是没人愿意主动一点,如今世道,谁都缺粮食,崔家拿得出来,他们拿不出来。

  “陛下,臣愿献上两千石粮。”一直作壁上观的崔胤忽然开口了。

  “哦?你们崔家一门真是大唐栋梁,崔爱卿此功,朕记下了。”李晔心花怒放。

  脸色最难看的还是韩全诲。

  韩全诲咬牙道:“臣愿献上一千石。”

  没办法,他没有崔家的家世,当宰相不过半年,别说赚钱,还赔了不少老本,这一千石还是他攒的保命粮。

  有了韩全诲带头,朝臣们终于“踊跃”捐献了,你一百我五十的。

  朝臣再难,总不会难过外面忍饥受冻的百姓吧。

  李晔心中乐开了花,粮食在这年头比黄金还要珍贵,“有诸位这般体恤百姓,大唐何愁不能中兴?”

  “陛下,流民之事交给臣去办,必不使流民一人受冻一人挨饿。”崔胤主动请缨。

  李晔有些看不清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。

  难道他良心发现,改邪归正了?

  不过,不管崔胤打的什么主意,赈济灾民,李晔要亲自去做,一来是不放心下面的人,二来展示皇帝爱民之心。

  “崔爱卿有心了,不过此事重大,朕亲自为之,不劳诸位了。”

  李晔的想法很简单,说功利一点,就是收买民心。

  李唐丢失的军心民心,他要一点一点亲手收回来。

  朝议结束后,李晔立即派人去细柳城调禁卫军来长安。

  禁卫军赶来的时候,捐献的粮食也陆续送到皇城脚下。

  粥棚沿着朱雀街铺设。

  大街上挤满了人,看热闹的长安居民,接受赈济的流民,维持秩序的禁卫军。

  很多人认出了禁卫军的小伙子不就是自己邻家的小子吗?一转眼半年时间,感觉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,英武挺拔,壮实了不少,不少大姑娘小嫂子们频频投来媚眼。

  还有平康坊的风尘女子,也来凑个热闹。

  叽叽喳喳的,评价这小伙子俊,那个小伙子壮。

  亲卫军小伙子们站的更直了,甚至连眼神都是直戳戳的,像刀子一样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aishu7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