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三百三十八章 淮上风云(二)_苟出一个盛唐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朱温咄咄逼人,杨行密无动于衷,这不符合常理,除非杨行密真如流言所传病入膏肓。

  李晔不禁有些担忧起来。

  而大别山上的关隘,全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地,车马难进,极难攀爬。

  唐军除了保持威慑,其他的什么都做不了。

  而大别山之西的申州,原本就是一座山势重镇,自唐军取鄂岳之后,王彦章由蔡州南下,进驻申州防守,李筠大军压上,郝摧出安州,两面夹击,依然无法撼动此城。

  就在李晔烦躁的时候,岷州传来消息,杨崇本拿下松州之后,厉兵秣马,意图进攻维州,然而维州地形比松州更加复杂,后世乾隆耗费巨大国力,才拿下此地,杨崇本攻陷松州,维州土豪自然警觉起来,团结一致,还向高原求援。

  不过此时的高原比中土还乱,无暇东顾。

  虽然遭受了一定的挫折,杨崇本并未放弃,而是步步为营,攻陷一寨,便加固防守,劫掠周边,将附近土人全都抓来,桀骜者斩之,妇孺送去后方安顿,还营建后勤补给线路,以为久攻之计。

  看到前半段,李晔非常认同杨崇本的策略。

  维州土豪依仗的不过是穷山恶水,其实力战力并不强,在陇右的国力碾压下,迟早会屈服。

  万万没想到这个关口,岷州知州龙全忠扣押凤翔运来的辎重,声言维州土豪蔑论常箴已经请降,杨崇本好大喜功,不顾将士们的艰辛。

  龙全忠的奏表和维州土豪的降书都在案牍上,李晔看都不看,心中涌起一股怒火。

  他要的是文武分权,而不是以文制武或者以文御武。

  在这个野蛮的丛林时代,放任武人固然不可取,但如赵宋那般死死限制武人,无异于挥刀自宫。

  为了一家一姓之统治,阉割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血性,让这片土地上千百万的百姓为之陪葬,李晔还没有这么无耻。

  大宋头上的四把刀,党项、契丹、女真、蒙古,在大唐面前根本就不是事,当年的东突厥、西突厥、后突厥,哪一个比蒙古弱?高句丽、吐蕃哪一个比契丹女真差?

  杨崇本除了是岷州防御使,还是松维招讨使,一方大帅,而龙全忠不过是岷州知州。

  这背后没有人支持,谁也不会相信。

  庙小的妖风多,庙大了妖风只会更多。

  “龙全忠未得朕令,擅自截取军粮,押回长安受审,令德王李裕为岷州转运使,负责杨崇本军的粮草辎重!”当时在甘州,李晔还对龙全忠有几分怜悯之情,现在看来是圣贤书读傻了。

  松维这么重要的咽喉之地,岂能让它落入他人之手?

  廓州传来的消息就令李晔惊讶了。

  张行瑾得到吐蕃僧人陆论藏的支持,兵不血刃拿下兴海,远近蕃人纷纷来附,张行瑾择其精壮,弄出一支五万人的蕃人军队,加上他原有的部众,兴海居然有了

  请收藏:https://m.aishu7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