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两百二十八章 收拢军心_苟出一个盛唐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,大多穿着皮甲、破损的札甲,有的拿起一根长矛就上了城墙,自然是死伤惨重。

  这么多天,能救的差不多都救了。

  很多人断手断脚的,眼神绝望。

  这世道一旦残疾,不能劳作,就只能等死。

  “尔等不负大唐,大唐亦不会负尔等,残者,朝廷养之,每月军俸照旧!”李晔站在伤兵中间大声道。

  这些从深山里出来河中军,还不认识李晔。

  直到一个受伤的武贲大声喊道:“陛下万岁,大唐万岁!”

  堂中先是一静,睁大眼睛,仿佛不相信这是真的。

  即使在河中最兴盛的王重荣时期,伤兵从来都是自生自灭。

  没有利用价值直接像野狗一样被抛弃,分下来的赏钱也会被瓜分。

  “陛下万岁,大唐万岁!”

  能喊的人都大喊起来。

  有人热泪盈眶,有人喜不自胜,有人俯首叩头。

  为大唐抱薪者,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!

  河中军之侧的一排屋舍,是三镇降军,有伤的无伤的,全部住在一起。

  击退葛从周之后,周云翼就成了陕州城最高长官,但陕州之事,千头万绪,周云翼顾不过来,只能把他们遗忘在角落。

  三镇降兵们倚门而望,看着对面的狂呼。

  直到亲卫都围了过来,维持秩序。

  李晔当然不会忘了他们。

  山东自庞勋之乱起,便是祸乱的起源之地,王仙芝,山东濮州人,黄巢山东曹州人。

  唐廷不断从山东、江淮抽血,供养关中,政治清明还好说,遇到懿宗、僖宗两位,立即饿殍遍地。

  即使如此,黄巢大乱,山东士民仍是顽强抵抗黄巢乱军和秦宗权乱军。

  李晔站在三镇军中间,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。

  唐廷亏欠山东百姓太多,连李晔这个后世穿越而来的人,都惭愧不已。

  众目睽睽之下,李晔躬身向他们行叉手礼,“朕代大唐谢过诸位。”

  降军呆呆的望着李晔,搞得李晔更不知道说什么,往日滔滔不绝的口才,像是被什么堵住了一样。

  “从今往后,愿意留在大唐的,皆是唐军,想回归家乡的,朕给粮食和盘缠。”

  “哇——”

  这些百战血战的山东汉子,全都仰面大哭起来。

  就连思想昌明的后世,地域歧视依旧存在,更何况在唐末?

  自朱瑾、朱瑄、王师范战败之后,他们就像猪狗一样被驱使、屠戮。

  谁人心中没有血性,谁心中没有尊严?

  李晔的一句“皆是唐军”,给了他们最大的尊严。

  临阵倒戈,反击梁军,本身就是勇士。

  “末将康怀英代山东父老谢过陛下!”一员全身血迹干涸的将领跪在李晔面前。

  “你就是康怀英!将军归唐,大唐之幸!”李晔大喜,虽然史书上这个名字一笔带过,但能出现在史书上,本身就是一种证明。

  “末将、末将昔日为虎作伥,今日方知陛下仁义,恨不能早投关中!”

  “现在来投也不晚!”李晔大笑道,又命人去取酒肉钱粮来。

  过不多,一车一车的粮食和钱帛堆在屋前。

  酒肉也在随后送来。

  关中舍不得酿酒,洛阳可不缺这些玩意。

  这时代桌子椅子都是稀罕物,李晔就地坐在屋外,招呼对面的将士全部过来,一声令下,大口吃喝起来。

  李晔拿出后世在谈业务的架势,一碗一碗的敬酒。

  男人的情谊大多在酒里。

  这时代更是如此,大口酒大口肉下去,很快就没有隔阂。

  李晔自己也是喝的酩酊大醉,由亲卫扶着回去。

  三镇降军,一共有五千多人,还是有差不多一半的人选择回故乡。

  李晔尊重他们的选择,这些人回到山东,也能宣扬唐廷的仁义。

  只不过山高路远,到处都是乱军匪贼,也不知多少人回去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aishu7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