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一百六十五章 选拔武贲_苟出一个盛唐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“陛下武略超凡,一扫大唐数十年之颓势,然武略者,需以文事济之,陛下喜听豪放之句,不能不闻乡野啼饥号寒之音。”贯休双手合什,面带微笑。

  李晔微微脸红,武略超凡那是吹捧,关中基本都是弱鸡,半斤八两,李茂贞看着声势浩大,却是外强中干,真正的狠角色都在关东。

  就算以唐廷现在的实力,放在关东,也就跟卢龙、魏博差不多。

  能挡住朱温,还是占了地利的便宜。

  “大师所言甚是,关中残破已久,朕欲抚养百姓,不知大师何以教我?”

  “不敢当不敢当,陛下甚是爱军,若是能爱民如一,则关中必欣欣向荣。”贯休一脸和善笑容。

  李晔倒是想爱民啊,但民都跑了,偌大关中只剩一个空架子。

  “大师如此才华,流落山野岂不可惜,不如随朕入长安,日夜请教。”李晔抛出了橄榄枝,不为别的,就为他这份诗才。

  盛世必有华章,崛起的大唐,若是没有三两个灵魂诗人,岂不可惜?

  没想到贯休直接拒绝了,“老僧闲云野鹤,惯于山野之间,进不得华楼,陛下若是悯惜老僧,何不准许老僧重建香积寺?”

  对寺庙李晔非常警惕,也是源自中唐杜牧一首诗: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楼阁烟雨中。

  唐廷的衰微,跟懿宗大兴佛教不无关系。

  懿宗广建佛寺,大造佛像,布施钱财无数,大规模法会道场空前兴盛,贵族豪门纷纷响应懿宗的爱好,拜佛礼佛,佛门是昌盛了,百姓的负担更重了。

  黄巢振臂一呼,走投无路的百姓云集响应,社会秩序大更迭,不仅动摇了唐廷的根基,也顺带摧毁了不少佛寺。

  一想起这些,李晔心中明镜似的,贯休批评自己不闻乡野啼饥号寒之音,当年佛教昌盛的时候,侵占大片田地,蓄养农奴,也不见得有多仁慈。

  不过,存在既合理,佛教存在了两千年,在后世依旧昌盛,扎根中华文明之中,繁荣昌盛,可取之处也是有的。

 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。

  而且陇右、河西,佛教依旧是主流,广袤的西域,佛教依旧占有重要地位,有非常大的群众基础,也算一股不小的势力。

  李晔不得不慎重。

  这些私底下的考量,他无论如何也不会宣之于口。

  “大师有此心,朕怎会不允?朕幼年时,父皇大兴佛教,朕亦承蒙佛光照拂,今国家蒙难,佛门萎靡,香积寺牵涉大唐国运,正好可作天下佛门之典范,即日起,封为禅月大师,正三品,属鸿胪寺,赐紫衣,招属僧人,皆在鸿胪寺登记造册。”

  贯休虽是大师,但毕竟不是真佛,只要是人,总有动凡心的时候,“老僧拜谢皇恩。”

  这年头和尚都有提刀砍人的。

  钱镠手下大将顾全武,人称顾和尚,就是早年在庙里混不下去了,下了山。

  贯休若

  请收藏:https://m.aishu7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