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一百一十八章 科举取士_苟出一个盛唐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果然如李巨川所言,王建只是在虚张声势,大军行至鸣水,便驻扎下来。

  兴元李继岌继续当缩头乌龟,没有动静。

  李晔也按兵不动。

  王建驻扎十余天,退兵回利州。

  虚惊一场,不过王建的动静也提醒了李晔,凤翔始终处于王建的威胁之下。

  兴、凤二州就显得异常重要了。

  眼下关中百废待兴,只能让杨鉴加强防御,好在兴州东西临山,境内河流纵横,易守难攻。

  安排好张行瑾、阿史那真延之后,李晔带着两万大军回长安。

  此番攻灭李茂贞一扫昭宗即位以来的颓势,让大唐重获一丝生机。

  也让李晔在朝中声势如日中天。

  不过随着地盘的扩大,新的问题也来了,李茂贞治理凤翔就是军政府,境内一切全部服从军事,各州刺史全部由手下将领担任。

  效果很明显,凤翔要人有人,要田有田,河流众多,灌溉不成问题,居然混的跟李晔一样穷。

  这就不得不说李茂贞治理地方能力欠缺。

  若是不能将各州实力统合起来,打下再多的地盘都没有。

  李晔在想这个问题,朝中也有人在动心思。

  回长安没三天,就有一份名单递到李晔面前。

  各州刺史以及各县县令名单全在上面,当然,前面的姓氏来来去去也就那几个字,崔、裴、杜、韦。

  名单名义上由尚书省拟定的,但不难看出其中风向。

  韩全诲刚下去,世家们就像乌鸦一样涌上来了。

  唐末大乱,黄巢振臂一呼,活不下去的百姓云集响应。

  中国百姓,但凡有一口饭吃,就不会提着脑袋造反,为什么活不下去?还不是这些世家大族兼并土地,织者衣不遮体,耕者食不裹腹,把百姓逼到了绝路。

  而李唐皇帝也是五姓七望中的一家,懿宗的奢侈程度,在历代帝王中绝对数一数二。

  百姓困苦潦倒,水深火热,王子公孙歌舞升平,百姓怎么可能不跟着庞勋黄巢作乱?

  大唐人心,就是因此而失去的。

  当然,此时的世家门阀遭到王仙芝、黄巢的摧残,远不能跟初唐时相比。

  以前李晔是心有余力不足,不得不依靠宦官和世家互相制衡,但现在李晔的皇权和兵权牢牢捆绑在一起,能做的事情太多了。

  “陛下何不开制举?”韩偓看出李晔的疑虑,谏言道。

  制举是由皇帝临时下诏举行的科举。

  既然开科举,干脆连武举一起开了。

  天下大乱,说不定能招来一两个知名将才,再者也能表明朝廷求贤若渴的态度。

  要做到绝对公平是不可能的,科举勉强能维持一个相对公平。

  不过对科举和武举的内容要稍加抉择,常规科举秀才、明经、进士、明法、明书、明算等,制举更是名类繁多,不下百种,李晔只能根据实际需要只开明经、明算两科。

  若不是明经中有策论,李晔连

  请收藏:https://m.aishu7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